去看书

7. 第7集《八识规矩颂》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去看书】地址:www.7ks.net

【】第一时间更新《八识规矩颂》最新章节。

《八识规矩颂》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四面: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这个偈颂是前五识的第二个偈颂,这个偈颂的主要大意,是说明前五识它生起了别的功能所必须具足的因缘。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识要生起了别的功能,它要依止这个根,这个根指的是净色根,是微细的四大。

为什么讲同依呢?这个同是怎么说呢?就是说虽然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这五识,它所依止的根是各别依止自己的根,比如说眼识依止眼根,耳识依止耳根,乃至于身识依止身根,他们有各自所依止的根,但是它们都是属于色法,所以讲同依净色根,不像第六第七第八,它们的根是属于心法。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明前五识共同的根它的性质都是属于质碍的色法。

它除了所依止的根以外,还必须有其它的条件。这以下说出它的条件,九缘七八好相邻。就是前五识了别的时候它是分成了三类:有九种因缘的,有七种因缘,有八种因缘,这几种因缘互相的资助,才能够使令前五识生起了别跟造业的功能。

这个观念我们在蕅祖的注解已经说过,我们看附表第三,把这个诸识生起的因缘跟它的差别作用作一个补充说明。看附表第三。

这个附表第三等于是广泛讲到八识,八识的生起的因缘以及它差别的作用。我们先看第一个是识,这个识总共是分成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是属于比较粗显的识,第七、第八是属于比较微细的、比较深层的一种了别功能,我们不容易了解的,总共八个识。八个识的生起有四种因缘:亲因缘、所缘缘、增上缘跟等无间缘。先看亲因缘。

每一个识的生起一定要有它自类的种子。这个种子,什么叫种子呢?在《成唯识论》上说:

于本识中,亲生自果差别功能。

种子就是在这个本识,这个本识指的第八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体,都有一个很微细很微细的心识的流动,这个心识就是第八识。第八识不造业的,它也不造善业也不造恶业,但是它可以把你一生所造的业力都保存下来,它做这种储存业力的功能,这种功能就是种子。它在本识中亲生自果,这个种子累积到一种能量的时候,他就会使令你去得到自类的果报。这个种子,在唯识学根据它的功能分成两类:一个是属于业种子,善恶业的业,业种子;第二个是属于名言种子。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这个造业,第七识是也不造善也不造恶的,第七识是有覆无记的,它只是执我。这个造业是谁造业呢?就是第六意识,你现在能够听闻佛法的,能够明了一切法的那个第六意识,那个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出来。这个第六意识它可能会跟烦恼相应,贪瞋痴的烦恼相应,就造了罪业,造了罪业的时候就被第八识保存下来。你也可能会造善业,你会去拜佛、诵经、持咒,或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你也能够起善心去造善业。造了善业以后可能也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业也保存下来。

这个业力以后是干什么呢?它会使令你到三恶道或者到人天去得果报,就得这个异熟果。这个叫业种子,它是一种善恶的业力所成就的种子。这个种子的功能可以引你到天上去得可乐的果报,也可能引你去地狱去得刀山油锅的果报。这个就是属于业种子,它有明显的善业跟恶业的差别。

第二个是属于名言种子,这个名言种子是属于由我们的思想名言的分别所熏习的。这种果,它以后得的果报叫等流果。这个等流是怎么说呢?这个等就是平等。什么叫平等呢?我们举这个水流来说。这个水流,上游的水流是干净的,流到下游它也是干净的,这叫平等。如果这个山上的水是脏的,流到山下它也是脏的。所以这个水呀,你现在的水流是怎么有的呢?是从前生流过来的。说我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如我们讲有些人贪烦恼重,他动不动就起贪烦恼,但是他没有什么瞋心,你触恼他,他无所谓,但是他遇到那些五欲的境界他就是一定要贪的。有些人瞋烦恼重,有些人个性很淡泊,对名利很淡,但是脾气很大,有各式各样。

我们讲佛法的善根也是这样子,过去生有出家的因缘,他今生遇到三宝的境界他就控制不住,一定要出家。你说他为什么要出家呢?他讲不出个道理,但是他内心当中就是要出家。这是什么呀?等流性,就是他前生有栽培这样的善根。这个善根,虽然他今生的果报跟前生的果报不一样,但是他内心流动的那个水,那个心识的流动,从过去生流到今生。

在唯识的经论上说,你要过去生是从欲界天来的,或者你过去生是个大富长者,你今生的贪烦恼会比较重。这个欲界的境界在那个地方,你那个贪烦恼数数现行,熏习了这样的名言的种子,就把过去生的这种贪烦恼带到今生来了。你过去生是阿修罗法界来的,这个瞋烦恼特别重。你要过去生是畜生,这个畜生道它的第六意识很暗钝,长时间的暗钝,你从畜生道来,你刚刚得到人的果报你这个人很愚痴,听闻佛法听不懂。

我看经论上有讲到一个阿罗汉,这个阿罗汉他从小的时候女众绝对不能去碰他,乃至于他的母亲。他从小,这个小孩子很特别,他母亲不能抱她的,任何的女众一接触他,他就哭,他只能够让他的父亲抱。他很小就发心出家就证得阿罗汉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从梵天来的。这个大梵天长时间修习梵行,女众不能相碰的,不可以的。这个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就是名言种子,他的思想是由于前生的栽培而有的,而这样的思想我们安立作名言种子。

这个名言种子是特别重要的,是很重要的,就像滚雪球一样,如果你不用修行的方法来对治、调整,它生生世世就会不断地增长广大。你过去生贪重,你不对治,今生继续地增长贪情。你过去生是怎么样的情况,今生就继续地相续。所以这个名言种子是很重要的,对我们这个生命影响力很大的。

这个意思讲八识,当然这样的主要的这样的功能就是第六意识的力量最大,第六意识的名言种子它有影响到我们一个人的烦恼的厚薄、善根的浅深,都是由第六意识的种子。事实上八识都有自类的种子。

第二个是所缘缘。八识生起活动,除了自类的种子以外,要有它的所面对的境界,比如说眼识要有颜色——色尘的现前,耳朵要生起听闻的功能,要有声音出现,乃至于香味触法。第七意识它的所缘缘是第八识的见分,因为第八识的见分恒常现起,所以第七意识它的功能也就恒常现起。第八识的相分,这个所缘缘就是相分,第八识的相分就广大了,广泛的根身、器世间、种子,正报依报种子,第八识是昼夜六时地去攀缘这样的广大的依正二报。

再看增上缘。增上缘就比较多了,先看第一个,根。

我们将五识同依净色根,那前五识所依的根是个色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个都是没有明了性的,都是四大所成的一种物质。第六意识所依的根是一个心法,就是第七意识,第七识。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

我们一个人,就是生老病死,慢慢慢慢老了以后你这个根就会慢慢慢慢衰败,眼睛也看不清楚了,耳朵也听不清楚了,乃至于鼻子也闻不到味道了,吃东西这个舌也吃不到什么味道了,这个诸根慢慢慢慢的衰老。所以你这个前五识的功能会随着你的年龄,慢慢慢慢地那个了别性的功能慢慢慢慢地就会退失掉。

但是从唯识的角度来说,第六意识不应该随着你的年龄而有影响,因为第六意识所依的根是第七意识,它是个心法,心法是不老病死的。但是一般没有修行的人,他年纪大的时候他第六意识也没精神,而他没有精神不像前五识。前五识的了别,年纪大的了别功能退失是因为它的根衰败,因为它所依的根是个色法。所以这个色法一老病以后,这个识的了别就受影响。

在家人它的第六意识,年纪大了以后变成痴呆、暗钝,主要是因为心光外泄,耗神太厉害。我们一个人经常追求世间的欲乐,追求名闻利养,都没有修止修观来养神,就把精神耗损掉了,到年纪大了第六意识就不行了。

我看到一个老和尚,这个老和尚住在基隆,他的色身因为过去的罪业,已经败坏到非常严重,他几乎是不能坐,连坐都不能坐,不要说走路了,他躺在床上。但是你一跟他接触的时候,你看他的眼神,那个第六意识明了性非常的明利,但是他的色身是败坏得非常严重了。这表示什么呢?

修行人这个第六意识,他不会受你的色身的影响,因为你这个第六意识所依的根是一个心法。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四大败坏,你的第六意识应该可以保持正念的,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你第六意识跟你的眼耳鼻舌身——跟你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完全没关系的,它是可以当独头意识,它可以独立活动的。那你说我为什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第六意识也不舒服?那是因为执着。

你说你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你的前五识会有障碍,这个是事实,因为你说我眼睛痛,眼睛不能看东西,这个不能怪你。你说我耳朵痛不能听声音,这个也不能怪你,因为前五识它事实上是依止净色根。根明净故识明净,你的根不明净,你的识的了别就受影响。这个不要说凡夫,圣人也是这样子,这个是很正常的一种作用。

但是你的身体有障碍,你第六意识也提不起来,这个就是你自己的内心的执着,你执着你的色身是我或者是我所。

从理论上来说第六意识不应该受眼耳鼻舌身的影响,不应该,它跟它是完全没关系的,因为它的根是第七意识,所以这个地方也值得我们注意。

第六意识所依的根是第七意识,第七意识如果是有漏位,是我执法执,第六意识也容易会有这样的思想,就是我去造善业,我去布施,我去持戒。就是这个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它就会影响到第六意识的造业的情况。

那么第七识跟第八识的根是谁呢?它们两个刚好互相为根,第七识以第八识为根,第八识以第七识为根。他们两个都是心法,互为根,你做我的根,我做你的根,是这样子的。这个是讲到增上缘的第一种。

第二个讲空,空间。眼识跟耳识要了别,它这个根跟境界要有一个距离。比如说我现在看这个抚尺,抚尺跟我的眼睛要保持一个距离我才看得到,你把这个抚尺贴到眼睛上就看不到了,就是说眼识的了别要有空间。耳朵也是,你那个根跟声音要有距离。其他的都可以不必距离,所以空间只有两个。

第三个增上缘:明,光明。眼睛要有光明,耳朵就不必光明了。我们念佛的时候在黑暗当中,黑暗当中我们念佛耳朵还是能够听到自己的佛号声音,所以耳朵,耳识在取这个所缘境不必要光明,鼻舌身意都不必光明,第七第八也不必光明。

其次,作意。这个作意是五遍行的第一个,我们也说过了。就是说这个作意它能够警觉心王,警觉应起心种,引心令趣自境。它能够引导这个心王,使令它生起趣向所缘境的相貌。这个作意有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两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我得道飞升的前夫下凡了 分手后,捡到一只吸血鬼美少女 八识规矩颂 生娑珞 你好,贺叔叔 弹案 红楼之谁也不能打扰我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