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第五章 雅克萨来的小八旗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去看书】地址:www.7ks.net

就连他自己,面对为自己牵马的旗丁“九爷”,也实在是不知道怎么相处。

幸好,小九的内务府总管大臣没白干,宫里旗里混的憋屈,反倒在外面折腾的一摊,捯饬的风生水起,见天的大车拉来拉去,旗里街面,一堆人在给他扛活,估摸着银子不少挣。

“九爷啊。”

拉哈达不知想到了什么,单手在马鞍桥上一撑,翻身下马,觍着脸朝元吉凑了过去。

“啥事?”

元吉懒洋洋的瞥了眼拉达哈,又伸腿踢了脚身前跪地不起的戈什哈,用满语吩咐道,“海兰察,给爷掰个馍,拿口水来。”

“嗻!”

海兰察俯首一千,按刀而起,急步走到自己坐骑身侧,解袋掰肉馍去了。

“海兰察不是分得拨什库么?”

元吉把腰刀一解,顺手插在了拉达哈的马鞍侧兜里,看着身前忙活的海兰察,疑惑道,“怎么成你戈什哈了?”

“分得拨什库”就是满语“骁骑校”的意思,一佐领手下五个,八旗京营武官六品,高于八旗最低一等的桃礼马甲,也就是“骁骑”。

“连坐受罚。”

方才萨布素已经把海兰察的水囊拎走了,拉哈达一边解下自己的水囊递给元吉,一边若无其事道,“去年,海兰察那部的佐领根特木儿率亲属四十人出奔罗刹国了。”

顿了顿,冲海兰察喊了嗓子问,“那群布勘蹿逑哪个地界了?”

“牙克沙!”海兰察低头掰馍,闷声应道。

“雅克萨?”

元吉一愣,“老海是达斡尔族人?”

雅克萨就是达斡尔族的聚居地。

“根特木儿跟奴才不是一部的,奴才是鄂温克人!”海兰察语气有点闷。

“海兰察是索伦部马甲。”

拉达哈拿马鞭指了指海兰察,“根特木儿那厮一叛,旗里二十三个索伦部的马甲,都被打成戈什哈了。我估摸着鳌拜是想让诸将了解下关外吉林乌拉,萨哈连,兴安岭,额尔古纳至宁古塔一线的军情地要,开春各旗就要分几个马队出关。”

索伦部是个混居部落,由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与锡伯族共同组成。

满洲人少,八旗是保甲地域编制,包含男女老少,一旗仅几千人,真正的马甲兵丁,带护军包衣都不足五分之一,这已经是极高的征兵比例了。

入关之后,满洲八旗才算扩充了一下,加上隶属于满洲旗下的汉军旗,上三旗人马总算过万了。

组成皇家禁卫军的亲军营,护军营,前锋营,最早每营兵力仅三五百人,到了如今的康熙七年,每营满编也才堪堪过千。

这还要算上内务府三旗包衣护军、前锋,骁骑三营的补充兵。

八旗精锐是很少的,威震天下的索伦重骑兵,锡伯骑兵,前者全军仅300骑,后者仅150骑!

直至乾隆时期,建立的八旗禁军“健锐营”,即攻城云梯兵营,就是以上三旗每旗抽50丁,下五旗每旗抽30丁,满洲八个旗支援一个营的组建,合起来整个“健锐营”也不过300满洲兵。

那还是乾隆时期,清早期缺兵缺的更厉害。

一入关,向西要追击李自成大顺军残部,西南要击灭盘踞川蜀的张献忠,向南要灭南明,东面海上还有个郑家。

以满洲这点人,根本就不够,一分就撒胡椒面了。

一入关,盛京就空了,北面的蒙古各部,东面的朝鲜,本地深山老林里一堆山地渔猎民族,万一趁大军南下出来撒欢,那乐子就大了。

于是,多尔衮入关之前,想了个招,把本地深山老林子的野人部族,少数民族,也给抓出来,编成杂牌“小八旗”带上。

八旗前有名字的,例如“布特哈八旗”等等,就是来自特定地域,特定部族,特定民族的“小八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甲午之华夏新史 我要做帝王 水浒话事人 穿越三国,匡扶汉室! 且听王妃坑蒙拐骗 大明酷吏 江湖遍地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