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第二章 拜开光菩萨,燃一品檀香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去看书】地址:www.7ks.net

“画毯也没有了,我让娃子随你挑回来。”

百甘嘉措不姓百,不是上师,称不上喇嘛,可他对称呼并不介意,直来直去道,“鳌公,遏公晋太师,要做法式,画毯急用,今天就要。”

鳌拜也不姓鳌,姓瓜尔佳,遏必隆也不姓遏,姓钮祜禄,百甘嘉措同样不介意大人究竟姓什么,他只想卖“法毯”。

“法毯”这玩意,不像天珠,转轮等法器,藏传佛教原来是没有的,正如中土寺庙早先也不卖佛像。

可那又有什么呢?早先的隆福寺是和尚庙,如今不照样与喇嘛混居联营了?

玉皇会本是道教节日,不照样在和尚喇嘛寺外举行了?

非但在和尚喇嘛庙外过道教节日,同样的玉皇会庆祝活动,也在宣武门外的天主教堂外举行着。

那是一座在明朝万历年间,由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人利马窦修建的教堂旧址上重建的天主教教堂,俗称“南堂”,由神圣罗马帝国传教士汤若望奉旨于顺治七年督造。

顺治皇帝,福临,就是一个天主教徒,驾崩前两年,受临济宗僧人憨璞,玉林琇及其弟子行森影响,改信佛教,法号“行痴”,还曾让内侍太监吴良辅替其削发,在悯忠寺出家!

只不过顺治一崩,吴良辅就被恼羞成怒的太皇太后,在康熙元年就给砍了。顺治就是去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的那天,回宫当夜病倒的,确诊为天花。

满人,正式的族名为“满洲”,信奉的是萨满,与日本神道教一样,属于泛灵教。

由于满蒙一体,满人受蒙古人影响颇深,蒙古人信奉的是藏传佛教,也就是红教与后来的黄教,中土俗称喇嘛教。

不少满洲贵胄信的“佛”,就是喇嘛教,连隆福寺的和尚都与喇嘛联营了。

之所以道教的水陆道场,玉皇会能在和尚喇嘛庙前办上,就是基于静云和尚嘴里那个“贵人”的忽悠。

县城最热闹的时候,就是“赶集”的日子,“集”之一字,就是人气聚集,财源滚滚之地。

庙前最热闹,人气最旺是什么时候?当然是“庙会”,重在一个“会”。

庙前有了人气,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流,自然而然就会转化为游客,香客。

临时一个起意,迈腿就入庙门,随手买炷香,朝功德箱里塞俩钱,只要人流有了,人越多凑热闹的越多,基数越大,和尚庙越挣钱。

黑眼仁见不得白银子,有了钱,和尚寺外开个道教的会都不是事,相国寺还开烧猪院呢,卖猪肉,包肉包子的就是和尚。

隆福寺的和尚很讲究,不卖猪肉,挣的也不是强制卖香解卦的钱。

相反,有那穿着讲究的善男信女,地主老财进来,总是能无偿的得到珍贵的馈赠。

被藏地来的佛爷,开了光的白瓷玉佛真身。

佛像神态各异,有手托玉净瓶的观音菩萨,笑容温润如煦。有宝相庄严的大日尊者,有叱天指地的怒目金刚,无论是求子,辟邪,祈福,佛爷都能包办。

佛像全是瓷的,白瓷套釉彩,出自“贵人”的私窑,技术谈不上多高,就是用了煤炭替了木炭,炉温高,瓷烧出来就通透。又加了骨粉,胎薄透亮,不似古瓷,隐有玉泽。

虽然技术上的这点不同,正如玻璃去除气泡就是“搅拌”俩字而已,就是个窗户纸,一点就通。

可由于尚未点破的关系,目前京津地区的所有“玉瓷”,还是垄断着的,和尚寺求佛像,只能找“贵人”买。

可这批佛像,买来却不是用来卖的,而是馈赠。

除了佛像还有个精致的神龛,附赠香炉与“功课本”一册,教导在家供奉我佛的居士们,如何烧香。

挣得就是香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风起云扬 慕娇娥 王爷甜宠妻,王妃求放过 枕上香:嫡女在上 伊人雪 穿越之病医侯妃 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