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书

第一百六十章 乱局 (第1/3页)

天才一秒记住【去看书】地址:www.7ks.net

内阁以下的座次,就明显是按文武分列排定的了,武官这边头里的参谋院院长邓凯、接下来是总政委黄士昌、军情司司长方柯,后面则是在京的一些将官,如蒲缨、李福。

和文官的脸色各异不同,他们个个都按正经的军人风纪,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除了一些客军的代表,如李定国的表弟马思良、郑经的舅舅董酉文。他们神色各异,目光闪烁,不知是不是在和对面的文官沟通着什么。

为了加强和地方的联系,也为招揽人才,两年前沐忠亮就曾下诏晋王、闽王等非直属势力举荐人才入朝。

实际上他们为了维持地方,早就自行征辟官员了,民间把这些官称为“晋选”、“闽选”、“豫选”(万云龙受封豫章侯)。

沐忠亮虽然不愿书面承认,但为团结计,也没有明确禁止,作为默认的交换,朝廷得以都察院派驻到他们的地盘,至少还能起点了监视的作用。

同样的,这些官员也有一部分进入了中枢,征辟他们到一些不重要的岗位或者担任副职,意思意思。

但也有一些名头太大,不好压制的,比如刑部尚书的王夫之。

见没人说话,他便出来发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北伐还是慎重为妙,而今国朝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何不再行屯聚?”

“本官建议,国朝应先行晓谕江南,保障士绅私产,土地赎买而不是强征,当可夺敌之民心。”

“是时陛下下诏,谕令天下各部兵马齐发,以堂堂之势,还都南京,进取江淮,则天下大定矣!”

保守派却频频点头表示赞许。

沐忠亮眉头微皱。这老头不但主张缓行,屁股又不知坐哪头,还特地强调皇帝,还是老样子啊。

王夫之由李定国举荐而来,一开始沐忠亮还很高兴,明末三儒可算是聚齐了,还让他任了礼部尚书。

但他忘了,王夫之的思想明显不如顾炎武激进,他明显还是主张“尊君”的,这就天然的和沐忠亮不对盘,不得已,沐忠亮生拉硬拽把顾炎武从学堂里拉出来,安在邓居诏留下的大理寺卿位置上,让他们俩打对台戏去吧。

顾炎武偏重“经世致用”,解除了新政以后更是激进了许多,而王夫之则还是理学那一套。

果不其然,顾炎武不负他所望,当即跳出来道,“所谓天下兵马,不知包不包含晋王所部?八桂之地,是不是朝廷的天下?”

“晋王所部,自然是朝廷兵马,不过就食于八桂,暂且代管而已。”

“听说晋王给了你家近千亩地,江南可赎买,日后广西是不是也可赎买了?王而农,你打得却是好算盘,是不是干脆废了新政更合你心意?”

“你……本官不过提一建议而已,首辅,此人胡搅蛮缠!”

昔日的老友,到了朝堂之上,几有水火之势,可见人与人之间,一起造反容易,同享富贵却难。

不待沐忠亮说话,便宜老丈人挺着圆滚滚的身子有些艰难的站起来。别人都是操劳变瘦,这家伙却是过劳肥,这几年他是愈发的胖了。

“朝廷法令,岂能朝令夕改,江南士绅田连阡陌本官是早有耳闻,耕地十有八九都在士绅手里,百姓苦之久矣,民心自在我,朝廷要扶持工业,又要养兵,哪有这许闲钱?”

“正是,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哪里有拿小民的税赋去补贴富人之理?”这个补刀的却是一位几乎在末座的官员,名叫吴克,任佥都御史。

很可惜,这么多年的新政,但由于知识和财富的限制,平民出身的官吏在基层是有不少,但在中枢,有资格出席这个级别会议的只有硕果仅存的一个。

听到反对改革的苗头,饶是他人微言轻,此时却不得不发声。

“不学无术之徒,只识蛮干,你懂君子张弛之道么?”任国玺诘道,他和这个下属一向不对盘。

眼看下边吵成一团,沐忠亮却在静静地看戏,这次会议不仅是要拍板一个方略,更看清现下越来复杂的朝局的机会。

在刚才的发言里,王夫之还是旧式地主那一套,根据顾炎武的话,他似乎和李定国还有纠葛。

而顾炎武明显就是那种天生的激进分子。

至于马吉翔,也很好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三国风起云扬 慕娇娥 王爷甜宠妻,王妃求放过 枕上香:嫡女在上 伊人雪 穿越之病医侯妃 国策